武汉市黄陂云雾山独屋茶场,一亩亩紧密相连的茶园远远望去犹如一匹绿色的绒毯,在阳光下晶莹透亮,似有若无的香气淡淡升起。
“秋茶快摘完了,眼下只有一些尾茶。”说话者江妮,26岁,圆圆的苹果脸,稚气未脱的外表却又透着一种掩盖不住的历练与老到。她是茶园的主人。3年前,在华中科技大学念大四的江妮参加了一次茶艺培训,从此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毕业后,她决定和家人一起承包独屋茶场千亩茶园。以前茶园种的粗制茶,产量高却口感差,市场行情不好,她决定生产有机茶。
说干就干。江妮一边改造老茶园,修建全新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冷库,一边到北京去学习有机茶的制作工艺,把种植加工模式带了回来。
国庆节前夕,记者在独屋茶场采访。其间,不断有茶工找江妮汇报工作。
“妮,镰刀不够用了,你给点钱我去买!”“妮,财政所刚拖走一批茶,剩下的下周来拖。”江妮说,这些茶工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,跟父辈差不多,对有些新观念有时很难接受。
记得一次除草,江妮要求茶工严格按照种植工艺不用除草剂,而是纯手工除,茶工们非常不理解,连着3天都不干活。这天,江妮独自走进茶地,连拔带锄忙了一上午。她将除下的草一一给大伙看,告诉他们哪些草必须用手拔,哪些草可以用锄头,哪些草盘根错节正好铺在行间距帮助御寒……茶工们愣住了,啥也没说,戴起手套,钻进茶地,锄的锄、拔的拔,江妮会心地笑了。
“如果用草甘磷除草,整个茶园几百元就能了事,但我最终花了6万元。”江妮说,既然选择种有机茶,就应该严格遵守种植与制作工艺。
江妮的坚持没有白费。独屋茶场通过了有机茶原料认证、加工认证,生产的木兰春然也顺利通过有机茶产品认证、QS认证。尽管茶年产量从以前的万余斤降到现在的三四千斤,但卖出了好价钱。